上海二手房交易数据_上海二手房交易数据
1.上海二手房新政满月,市场降温,少量交易仍被“卡脖子”
2.上海链家下架万套二手房源,下架的原因是什么?
3.上海楼市回暖,二手房月成交破2万套大关,刚需仍是主流,啥信息值得关注?
4.上海二手房每月成交量2021
1月20日,市场有消息传出,为严控过热现象,上海突发新房调控,同一家庭同一时间只能认筹一个盘。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为了给当前打新热降温,以及杜绝非正常的操作手段。
而此前,上海楼市“暖冬”行情持续燥热。热盘房源遭热抢,新房摇不上号,二手房成交攀升,撩动着购房者的心。不过,从2021年1月以来的新房市场来看,其交易缩水趋势明显。此外,一些区域的二手房成交还在攀升。业内人士称,若上海楼市依然保持目前的热度,或将出台定向收紧政策。
沉寂了三年之久的上海楼市,在2020年迎来量价的稳步提升。不过,今年1月新房出现交易缩水。
━━━━━
上海去年12月
新房成交同比增加近六成
沉寂了三年之久的上海楼市,在2020年迎来量价的稳步提升,尤其是11月、12月,市场升温更加明显。“充足的供应给年底交易创新高奠定基础。”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称。
2020年11月,上海新房供应因疫情关系受阻。疫情得到控制后,12月份新房供应开始补量。据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12月份入市项目达44个,入市面积为135.1万平方米,而上次单月入市量超过130万平方米,则要回到2015年10月。
2020年12月入市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青浦、宝山、奉贤等传统刚需和刚改的首选地,而这对签约转化有较大帮助。此外,年底,断档的豪宅项目也有少量“补仓”,比如前滩板块的“尚峰名邸”、鞍山板块的“保利都汇璟庭”等。
在此背景下,去年末成交一路攀升。据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22.7万平方米,环比增加59.1%,而这一数据也创下2020年内交易新高。另据同策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上海商品住宅供应面积约761.95万平方米,同比基本持平;成交面积约893.0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1.6%;商品住宅成交均价5716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3%。
此外,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从上海市场成交角度来看,刚需、刚改成为绝对主力。上海成交前十榜单中,也有均价低于3万元/平方米的刚需盘上榜。基于12月成交项目都聚焦在中低价位产品,因此均价变动不大。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4.2%。
━━━━━
热点板块房源抢手,
1月以来略有回落
虽然上海新房的供应与成交在增加,但是市场仍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我看了一个楼盘,共有200多套房源,最便宜的也要800多万元,一共有3000多个认筹,没摇上。”购房者李**说。
摇不上的并非个例。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上海楼市呈持续升温态势。一些市面上较稀缺的小户型,由于限价等因素,吸引力较强,由此出现了认筹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同策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海开盘楼盘超30个,20余个项目认筹率超100%,13个项目认筹数量超1000组。
2021年1月20日,市场有消息传出,为严控过热现象,上海突发新房调控,同一家庭同一时间只能认筹一个盘,此外,在稳价格方面,也将对新房预售价格审批从严,针对价格低于市场价的楼盘,适当提升价格防止过热。
“此举主要是给当前打新热降温,以及杜绝非正常的操作手段,离婚等。撇除虚需求,力争还原市场真实需求。”业内人士称。
“当前上海楼市结构性不平衡问题突出,热点板块、热点楼盘认筹高,相反,远郊刚需盘认筹就低一些。总体来看,还算是正常的。”卢文曦说。
“上海房地产调控,没有任何放松。上海楼市上升属市场的力量,是经历三年低迷后,需求的正常释放。”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周期性力量、疫情下避险与改善需求、货币放水下的抗通胀需求、动拆迁放量、公民同招教育改革、人才落户放松,这六大力量综合作用下,才形成当前沪楼的热状。
不过,近期上海新房成交出现回落。“虽然近期交易势头不错,但今年1月以来新房成交连续调整2周,交易缩水的趋势明显。”卢文曦表示,经过前期高速奔跑后市场需要调整喘息,1月本身就会面临淡季压力,市场连续回落属意料之中。
━━━━━
二手房持续升温,
业主涨价
“相比新房市场,由于二手房市场自由度更高,业主挂牌也随性些,不少房源是待价而沽,热度比新房要来得高一些。”卢文曦说。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整个2020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上海二手房市场成交套数不断升高。来自同策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上海二手房累计成交32.83万套,比去年同期上涨27.8%;尤其是二季度以来,成交维持高位,5月后,月成交量趋势性突破3万套,11-12月更是连续创下4年新高,月成交量接近4万套。
二手房价格不受限价政策影响,更能真实反映市场实际价格及背后供求关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海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6.3%。此外,从安居客线上数据来看,2020年12月,上海二手房挂牌均价为52530元/平方米,环比11月上涨0.98%,同比上涨4.08%,整体上涨幅度相对有限。
不过,不同区域价格分化依然存在,部分热点板块上涨幅度较为明显。安居客线上数据显示,浦东张江12月二手房均价6994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27%,闵行吴泾12月二手房均价3987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61%,浦东临港新城12月二手房均价3192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3.90%。不过,偏远区域二手房价格出现下跌,例如金山石化二手房均价下跌0.75%,崇明长兴岛二手房均价下跌0.27%。
进入2021年1月,上海二手房市场仍延续升温态势。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月前13天,链家二手房成交量比去年12月同期增加42%。
“从市场预期看,今年1月前13天上海二手房业主调价中涨价占比上升至67%,比去年12月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后期房价仍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说。
━━━━━
业界:
或将出台定向收紧政策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分析称,上海热度提升的重要原因是需求侧增长明显,无论是符合购房资格人群增长,还是拆迁导致,抑或境外留学人群的回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购房需求增加。不过,这些人群并非炒房者,绝大多数是改善型或首套自住型人群。“今年众多城区内限价新房项目入市,导致改善型集中爆发,同时引发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激增,而大量首套自住者则承接了改善方的二手房源。”
在张波看来,上海房价并非是投资者推动上涨,而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推动,但近期市场上炒作部分非理性上涨房源则值得关注,需要重点打击市场的舆论乱象。
在卢文曦看来,上海市场过热局面不可延续,“今年金融信贷会有所管控,成交压力会逐渐显现出来。此外,1、2月份是传统淡季,企业关注年终总结,对于新年投放速度不会那么快,预计后续还会维持震荡调整的走势。”
“目前来看,2021年上海商品住宅供需两端都是有保障的。” 同策研究院分析师丁垚称,供应方面, 2020年上海商品住宅用地(不含租赁住房用地)累计建筑面积同比翻番。而目前上海的项目从拿地到首开间隔一般在1年左右,可以预见,2020年宅地放量必然带动2021年住宅供应走高。与此同时,据同策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数据,2021年1-4月取证项目约108个,供应充足。
需求方面,丁垚指出,2020年大量客户由于“摇号难、摇不中”未能如愿购房,这种现象在年末依然大量存在。未来新项目入市,此部分尚未落地的购房需求将会逐步释放,同时刺激正在观望的购房者热情,从而可能使得市场整体延续热度。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同策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中心城区已完成签约的重点动迁项目涉及居民不低于2万户。“目前,中心城区部分‘毛地’征询工作尚未推进,未来两年,上海旧改依然会保持一定规模,仍将是支撑二手房成交的重要力量,市区动拆迁人群在得到补偿款后更倾向于选择附近区域的次新房作为置业目标,这也是二手房成交量维持高位的重要原因。”丁垚称。
根据现在的楼市热度情况,不排除后期继续加码调控的动作。“如果上海楼市2021年依然保持目前的热度,可能会出台定向收紧政策。”丁垚称。
新京报记者 | 张晓兰
编辑 | 武 新
排版 | 寇德娜
上海二手房新政满月,市场降温,少量交易仍被“卡脖子”
13万。根据查询上海二手房的显示:2022年十一月份上海二手房的挂牌量是13万,二手房是已经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备过案、完成初始登记和总登记的、再次上市进行交易的房产。是相对开发商手里的商品房而言,是房地产产权交易市场的俗称。
上海链家下架万套二手房源,下架的原因是什么?
多重政策之下,上海二手房市场近期进入了明显下行通道,成交量、成交均价均呈下降态势。
据同策好房提供的数据,8月23-29日的一周内,上海二手房成交套数为4249套,远低于6月份时周均6000套的水平;同时,成交均价环比再降2.24%至3.7万元/平方米,低于7月份4万元的单价。
8月份的疾速降温,与月初开始执行的“三价就低”房贷审核新规关系密切。第一财经记者在访中了解到,涉税评估价通常是签约合同价的5-7折,首套的首付成本最高可至近7成。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新规可遏制资金进入二手房市场,避免市场再被催热,有助于市场降温。
但购房门槛的提高,把部分在途购房者打了个措手不及。“涉税评估价打了5折”的购房者,面临的是50万-150万的首付缺口。
不过,目前中介、银行均无法对在途交易给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仅对于网签或提交申请在8月6日前的客户,可按旧的政策执行;而只交了定金的客户,则无法“酌情”调整。
降温效果初步显现
上海二手房市场在过去大半年的政策调控下,已出现明显降温。
上半年在新房集中供应、二手房房贷周期拉长等的影响下,上海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从1月份4.4万套的历史高点,大幅下降至6月的2.8万套。
7月初,随着上海二手房价格核验新规的出台,大量不合格房源被清退。成交亦同时降温。上海链家研究院数据显示,7月上海二手房成交2.4万套,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16%。
这一成交套数绝对值为今年以来除2月份以外,成交最低的月份,环比也首次出现下跌。
如今,与信贷政策直接绑定的“三价就低”新规执行后,对居民端杠杆形成压降,直接降低了二手房市场热度。
据同策好房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2日-29日的四周内,周成交套数基本在4000套左右,最低不足3500套,远低于6、7月份时周均逾6000套的成交;同时,成交均价也从逾4万元/平方米降至3.7万元/平方米。
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分析,“三价就低”的政策符合“信贷两集中”的精神,有效防止资金大量流入二手房市场,避免催热市场、推高房价。
“改变过去购房顶格的想法,在满足居民购房需求的同时,给予额度,在银行额度收紧的背景下,防止资金的挤兑。”肖云祥进一步表示。
如今,随着时间推移,部分交易的成功进行,中介对小区涉税评估价已有大致推算,可据此向客户提供意见。
“以嘉定江桥二村的二手房为例,市场价是在4.6万元/平方米,(涉税价)打折可能到3.2万元/平方米,中间的差价乘上面积,就是需要补的差价。”
有中介告诉记者,以前手中140万现金购置一套300万左右的房子很常见,现在则只能是两百三四十万的房子了,“这样的一抓一大把”,预期降低、持观望情绪的购房者增多后,“房价可能会有所回落”。
“最近我明显感觉,房价跌了。”某长期关注二手房市场的购房者说。
被误伤的在途交易
“三价就低”新政带来市场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在新政过渡期,仍然有一些在途交易者陷入了困局。
由于近期房租上涨、房东卖房等原因,在上海工作生活近5年的张澄(化名)夫妇二人决定置业。而由于到7月份,其社保缴纳时间才足够60个月,因此5月份时,二人在选定房源后,先下了15万定金,并约定9月15日网签,另有229万。
张澄筹措好余下的首付款后,8月5日通过中介与房东协商,将网签时间提前至8月14日,面签也定于同日进行。
一切准备就绪的张澄却在次日得知,因为最新的“三价就低”规定,不建议继续办理。
所谓“三价就低”,是8月6日起,上海各银行开始执行的二手房房贷新规,银行放贷额度将参考合同网签价、银行评估价、涉税评估价,择最低一项作为申请房价标准。而一般情况下,三个价格中涉税评估价最低。
有关部门称,涉税评估价是“房产交易计税最低控制价”。记者从某区房管部门处了解到,计税价格一直很低,由税务部门给出,而“房屋的市场价格本来就很高,高出(涉税价)一倍都是有可能的”。
这一评估价也成了购房的最大障碍。中介向张澄反馈的涉税评估价为180万,仅为合同价的50%。
“按评估价的65%,首付要增加112万元,实际首付比例也从35%提高至近67%。”这对张澄来说,已是个无法再拼凑的数字了。
与房东多次协商无果的张澄,将在9月中旬面临违约。尽管违约金不一定全额支付,但15万的定金大概很难拿回来了,“半年的工资平白没了”。如今,张澄在向房东发起解约后,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只支付了定金的张澄或许还是相对的。
在上海完成研究生学业的黎鹃(化名)和老公二人,毕业后通过积分落户,在今年上半年踏入了火热的楼市。选中一套总价410万的老房后,她在7月23日付了定金,8月8日交齐144万首付,进行网签。
彼时对三价就低尚不知情的黎鹃很快接到银行信贷人员的通知,其房屋的涉税评估价约为204万,额度也从此前的266万降至133万,中间逾百万差额需自行支付。
已被首付掏光的两个农民家庭,无法再补足这个缺口。而房东则希望通过卖房获得更高积分以便打新,因此并不愿轻易放弃此次交易,要求按合同走。协商无果的黎鹃尚不知该如何向父母开口。
买卖双方期待“变通”
二人的遭遇并非个例。“现在我们的群里还有365人。”有同样经历的购房者告诉记者。
面对被卡住进退两难的购房者,中介也给不出解决方案。
某中介仅向交了首付的购房者提供了几个中介,再无更多应对措施。“他们承认自己有责任,让我们投诉到总部”,购房者称,但总部亦无进一步反馈。
另一大型中介内部人士表示,除了友好协商,也没有更多办法,“还是要看买卖双方的意思”。
事实上,面对首付被动提高的情况,除凑出首付抑或能和平解约的人之外,有许多选择了弃购。“我从门店了解到,有的客户就直接放弃了,成交大幅下降。”某沪上中介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诸葛找房数据中心分析师陈晓也表示,作为中介,能做的就是正确解读政策,告诉在途购房者无需恐慌,并协助解决好客户的情况。
而作为发放方的银行,尽管在新规执行节点上有所不同,但对在途交易也未给出周全的应对。
某股份制银行支行负责人仅表示,网签时间在8月6日前,可按旧规则执行;而此前交了定金、6日后才进行网签的其他在途交易,目前尚无突破空间。
而农行则是以申请时间为准,要执行过去的政策须在8月6日前提交申请。另有中小银行也表示,网签在政策后的,按新规“现在没人会酌情的。”
“每家银行政策有所不一样,我们这边也是按照网签时间来算。”另有某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透露,但首套、小中介的交易就不会接了,其所在银行房贷额度已超标,“今年特别难做”。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三价就低”目前针对政策出台前已签约未放款或已交定金的情况,各银行的处理方式各异,而信息不对称已对部分刚需形成误伤。
在陈晓看来,这种政策一般都会有个缓冲期,出具政策执行的细节,对在途交易的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8月24日,安徽合肥发布了学区房限购新规的同时,亦规定了在途交易处理措施,即在新规发布节点前,已签订网签合同的、或签订认购协议并交付定金的等情况,则按原限购政策执行。
“希望有关部门也能补充在途交易的处理措施,”多位购房者抱着这样的期望。“如果能按照能原规定去的话,我们也很愿意继续执行合同,毕竟就是买个房子自己住。”张澄表示。
上海楼市回暖,二手房月成交破2万套大关,刚需仍是主流,啥信息值得关注?
根据此前链家的公开数据,截止到3月19日,链家上海区域的二手房有3.8万套左右,但3月20日,一天就下架了一半的二手房房源,目前也只有2万套左右。上海链家对外的公布信息中说明,是响应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将一些不符合要求或者是资料不齐全的房源下降,完成资料补充和核验工作之后,再陆续上架。对很多购房者来说,网络上充斥着很多的虚房源,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还有的情况。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扒一扒二手房里面的猫腻。
一、链家下架揭开了行业的遮羞布。中介作为地产产业的一个衍生行业,在国内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房买卖、二手房交易、租房都是中介的经营范围。社会各界对中介评价不高,主要原因就是里面充斥着各种虚、欺骗、灰色信息和交易。很多房产中介都会编造一些虚房源,不管是位置、户型、价格上都非常有优势,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低价?钓鱼?行为。这种行业的潜规则不单单集中在一线城市,而是全国各地都存在,已经成为行业普遍操作手法。
二、上海市重拳出击,规范二手房市场。在目前的房产交易中,二手房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业务量。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在2020年11月16日颁布了《上海市存量房房源核验及信息发布操作规范(试行)》规定,缓冲时间截止到3月20日。虽然链家口口声声说的配合,但很明显也是卡着这个时间点才进行调整。作为行业内头部企业,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带头作用和社会责任。虽然没有违规,但很明显也并没有太重视。
三、规范二手房市场任重道远。中国的二手房交易非常散乱,基本上都是C2C交易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房产所有人与购房者之间存在了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虽然国家也有进行调整,但交易双方也都有不愿意提供过多信息的现象,这就让信息透明成为一种奢望,也产生了很多纠纷。上海的政策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但这只是起点并不是终点,还需要不懈的努力。
广大网友们,你们对国内二手房交易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上海二手房每月成交量2021
根据上海链家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的楼市逐渐回暖,二手房的月成交突破了2万套的大关,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刚需购房为主豪宅仅占比4%左右,其实在上海购房者还是有比较积极的购房意愿,为了更好的让楼市回暖,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刺激性政策,而且还放开了落户政策,释放了大量的刚需房票,鼓励那些高学历人才在上海当地落户购房。
从数据显示,总价200万到300万元期间和地域200万元的房源成为了成交的主力,而这些房源基本上都是刚需房源,所以现在投资者购房的群体变得越来越少了,大多数还是刚需购房,毕竟也一直坚持房住不炒,但值得注意的是成交平均单价也同比下降了5%,也就是说房价还是出现了微跌,现在购房需要支付的利息会越低,房价也更便宜。
虽然一线城市的房子交易量在房部的上涨,可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子交易量却直线的下跌,甚至有不少线程已经成为了空乘,呈现了两极分化,随着县城的人口不断的向大城市涌入,上海这种一线城市将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所以房价还是有持续上升的空间,可是三四线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少,房子还在不断的新建,房价跌落已成为必然。
特别是刚需购房者有比较紧迫的购房意愿,可以选择提前入场,毕竟上海的房价不会出现太大的跌幅,而且上海对于人才落户等方面,政策进行了松绑,支持刚需购房,也就是说能买房子的群体变得更多,房价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但一线城市的房价对于普通人来讲并不友好,甚至需要掏空三代人的6个钱包,每个月还要承受巨额的房贷。
40000套,24000套,12000套。2021年1-3月,月度成交量是40000套左右,2021年4-7月,月度能成交24000-26000套,2021.9-2022.3,月度成交普遍在12000到14000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