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买方交还是卖方交_二手房卖方个人所得税需要谁承担
1.二手房的个人所得税由谁交
2.买二手房个人所得税谁来承担
法律分析:由卖房承担,国家规定二手房买卖的个人所得税属于卖方税,若双方合同规定是各自付税,应由卖方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三十六条 房地产转让、抵押,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五章的规定办理权属登记。
第六十二条 房地产抵押时,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规定的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因处分抵押房地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应当依照本章规定办理过户登记。
二手房的个人所得税由谁交
法律分析:购房中的个税是指个人所得税,在卖方为个人的存量房(俗称二手房)交易中才有此项税种,此税原则上应由卖方缴纳,但由于现在交易中大多数售房方都选择的净收价,也就表示买卖双方的税都应由买方承担。其中个人所得税比例:
1、普通住宅:总价乘以1%或(总价-成本)乘以20%;
2、受赠或继承所得按总价乘以20%征收;
3、购买满5年且为家庭唯一生活用房的,免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第二条 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者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缴纳。前款列举的产权所有人、经营管理单位、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统称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第三条 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具体减除幅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规定。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第四条 房产税的税率,依照房产余值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
买二手房个人所得税谁来承担
法律分析
二手房个税就是二手房个人所得税,是指在二手房交易中,税务部门向卖方征收产生的差价获得的收入。表面上看,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了限制卖方,抑制房地产产业过热。但是,卖方会把征收的这一部分税收加在买方身上,使交易成本增加,从而使房价更贵。实际上税费与房价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卖家交税费,那么房价可能就高一些,买家交税费,房价就相对低一些。合同中约定由谁交税费是符合民法上自治原则的,从这个角度讲税费由买家交也是合理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十二条 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
第十三条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缴纳税款;税务机关通知限期缴纳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期限缴纳税款。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申报纳税。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申报纳税。
买二手房个人所得税谁来承担,具体如下:
按国家相关部门规定,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及土地、教育附加费均是卖方支付的,前两者是房屋卖出所产生,而卖方就是所得者。因此,这以上税费由卖方支付才是合理的。但这几个税费所占比例较大,就成了卖方定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税费由谁交的问题,实际上国家有明文规定,全由买家交原则上说是不合理的。但实际上税费与房价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卖家交税费,那么房价可能就高一些;买家交税费,房价就相对低一些。合同中约定由谁交税费是符合民法上自治原则的,从这个角度讲,税费由买家交也是合理的。
买二手房的流程:
1、交易咨询
买卖双方进行交流,卖方准备、房产证以及其它相关证件,买方了解房子产权情况和整体现象。
2、实地看房
买卖双方约定一个时间去实地看房,买方根据自己需求,了解房子墙角、周围环境、小区具体情况,检查卖方提供的证件,明确自己的购买意向。
3、签订合同
买方确定购买时,双方可以进行买卖合同签订。双方经过协商,对房子位置、产权情况、成交价格、交付时间、产权过户等协商一致后,买方会给卖方支付首付,签订一式三份的买卖合同。
4、申请
把房产和相关权益抵押给银行,银行给买方提供,作为买方的首期款之外的购房款。
综上所述,国家规定二手房买卖的个人所得税属于卖方税,只要双方合同规定是各自付税,应由卖方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