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手房价2021最新价格走势_上海二手房价格走势最新消息
1.上海二手房新政满月,市场降温,少量交易仍被“卡脖子”
这是上海二手房市场充满变数的一个月。
一个月前,上海二手房挂牌开启“价格核验”机制,一夕之间,过万套房源因挂牌价格而遭到下架。突如其来的新政让房东们四神无主,接下来的市场环境如何,谁也不敢妄下定论。
彼时,中介向房东猛喂“安慰剂”,他们不厌其烦地说着“不用惊慌”,并一再强调,价格核验模式不会影响房屋交易的节奏和流程,买家亦不会因此而离场,只要买家还在,就不必慌张。
与此同时,为了不被新政打乱阵脚,中介们纷纷为房东出招。有中介通过线下推广,以手写信息的方式展示下架房源;降价上架的房源,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增加“装修费”,以此拉平售价等等。
然而,即便中介和房东有着种种应对措施,但受到新政冲击的这一个月,上海二手房市场还是走出了下跌行情。上海链家的监控数据显示,7月上海二手房量价齐跌,其中,全市共成交二手房2.4万套,环比下降15%,挂牌价环比下降8%。
部分房东“躺平”拒绝降价
像上海这样需求旺盛的市场中,房东总是心态最平稳的一方。在很大一部分房东看来,就算出售的周期会被拉长,也不能轻易降价“贱卖”。
“我在链家挂牌的房子被下架了,中介给了我两个方案:一是下调挂牌价,二是暂缓挂牌。对于这件事,我的想法是,如果达不到我的心理价格,那就不挂牌了,等一等没有关系。”7月20日,张青收到房源下架通知,她在社交平台发表一篇短文,表达自己面对新政的“躺平”心态。
张青认为,价格核验政策出台之前,其所在小区的房源出售情况比较乐观,成交价格与其挂牌价之间的差距也不大,这说明降价不是唯一的选择。“买卖房子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交易,我找不到降价的理由。我认为可以多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后面政策和市场的走势如何,到时再做决定。”
中介数次劝说张青适当下调价格以重新发布房源,但张青始终认为自己的房子非“高价房源”,也是在她坚持不调价的情况下,她的房源在网络平台遭到“冷冻”。但张青并不介意, “只要我不愿意,谁也不能让我降价卖房”。
这样的发言引起争议,两派人群在张青的社交平台评论区展开辩论。一派是张青的“同路人”,他们同样经历了房源被下架,对价格核验政策有着诸多怨言;另一派多站在普通购房者的角度看待价格检验新政,认为房东们自视过高,上海二手房价格回归理性会是必然趋势。
事实上,这一个月以来,张青不断看到房源被下架的案例,她也意识到,“躺平”不是长久之计。就在不久前,一二手房价严重倒挂的浦东前滩房源曾短暂“解封”上架,但经过价格核验二次矫正后,板块内高价房源又一次被批量下架。
可见,对于二手房市场是动了真格。“'躺平'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躺平'能让我冷静下来,把出错的概率降到最低。”张青告诉时代财经,目前她的挂牌价仍未下调,或许是因为价格的原因,最近中介带看量也大幅减少。
市场降温,中介卖力地推
相比房东们“躺平”的心态,近一个月,中介的心态波动要更大一些。
接二连三的调控政策让中介措手不及。二手房挂牌价格核验制度最早在7月9日发布,起初,许多中介认为新政的“杀伤力”有限,甚至在7月20日出现房源集中下架现象时,还有中介在朋友圈向客户喊话,希望客户们看到低价房源不要窃喜。
针对价格核验制度,中介早已想好对策。一名中介向时代财经透露,价格核验制度启动后,他们将未通过价格核验的房源当作“隐藏房源”,根据买家的要求直接进行推荐或带看,略去上线展示的步骤。
还有部分房源,房东在中介的建议下进行“包装”后上架。该方式要求房东降低挂牌价,通过价格核验后实现上架,前后挂牌的差价会以“装修费”的名目向买家收取,这笔费用通常在十几万至几十万。
价格核验还只是难题之一,尔后陆续出台的限购政策,以及在房贷端口做出的调控,才是让中介感到不安的源头。
7月24日,上海限购政策再打补丁,赠予房产被纳入限购范围。根据政策,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的,自转移登记之日起5年内仍记入赠与人拥有住房套数,且受赠人应符合国家和本市住房限购政策。
在此基础上,房贷也持续收紧。自7月24日起,上海地区首套房贷利率由此前的4.65%上浮至5%,二套房由5.25%上浮至5.7%,二手房周期亦拉长至半年左右。到了8月6日,端进一步收紧,上海宣布审批额度将实施“三价就低”。
调控政策的围堵下,买家观望情绪渐浓,火爆数月的二手房市场迅速降温,中介们的“小聪明”也失去效力。眼下,网络房源骤减,来客量一日不如一日,与几个月前门庭若市的景象相比,现在中介门店都变得十分冷清。
中介们又恢复了从前的地推模式,几乎每一个热门小区附近,都能看到中介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面前立着一块白板,上面写满房源信息。还有中介将房源信息表打印出来,一张张塞进小区信箱。
不过,兔博士APP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二手房市场仍保持着下行的形势,8月9日至8月15日,上海二手房挂牌均价约6733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挂牌量为23273套,环比下跌3%。
上海二手房新政满月,市场降温,少量交易仍被“卡脖子”
会。截止到2022年9月2日,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由于上海疫情的发生,因此上海全市二手房价格暴跌,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40%,浦东区也不例外,二手房是已经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备过案、完成初始登记和总登记的、再次上市进行交易的房产。
多重政策之下,上海二手房市场近期进入了明显下行通道,成交量、成交均价均呈下降态势。
据同策好房提供的数据,8月23-29日的一周内,上海二手房成交套数为4249套,远低于6月份时周均6000套的水平;同时,成交均价环比再降2.24%至3.7万元/平方米,低于7月份4万元的单价。
8月份的疾速降温,与月初开始执行的“三价就低”房贷审核新规关系密切。第一财经记者在访中了解到,涉税评估价通常是签约合同价的5-7折,首套的首付成本最高可至近7成。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新规可遏制资金进入二手房市场,避免市场再被催热,有助于市场降温。
但购房门槛的提高,把部分在途购房者打了个措手不及。“涉税评估价打了5折”的购房者,面临的是50万-150万的首付缺口。
不过,目前中介、银行均无法对在途交易给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仅对于网签或提交申请在8月6日前的客户,可按旧的政策执行;而只交了定金的客户,则无法“酌情”调整。
降温效果初步显现
上海二手房市场在过去大半年的政策调控下,已出现明显降温。
上半年在新房集中供应、二手房房贷周期拉长等的影响下,上海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从1月份4.4万套的历史高点,大幅下降至6月的2.8万套。
7月初,随着上海二手房价格核验新规的出台,大量不合格房源被清退。成交亦同时降温。上海链家研究院数据显示,7月上海二手房成交2.4万套,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16%。
这一成交套数绝对值为今年以来除2月份以外,成交最低的月份,环比也首次出现下跌。
如今,与信贷政策直接绑定的“三价就低”新规执行后,对居民端杠杆形成压降,直接降低了二手房市场热度。
据同策好房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2日-29日的四周内,周成交套数基本在4000套左右,最低不足3500套,远低于6、7月份时周均逾6000套的成交;同时,成交均价也从逾4万元/平方米降至3.7万元/平方米。
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分析,“三价就低”的政策符合“信贷两集中”的精神,有效防止资金大量流入二手房市场,避免催热市场、推高房价。
“改变过去购房顶格的想法,在满足居民购房需求的同时,给予额度,在银行额度收紧的背景下,防止资金的挤兑。”肖云祥进一步表示。
如今,随着时间推移,部分交易的成功进行,中介对小区涉税评估价已有大致推算,可据此向客户提供意见。
“以嘉定江桥二村的二手房为例,市场价是在4.6万元/平方米,(涉税价)打折可能到3.2万元/平方米,中间的差价乘上面积,就是需要补的差价。”
有中介告诉记者,以前手中140万现金购置一套300万左右的房子很常见,现在则只能是两百三四十万的房子了,“这样的一抓一大把”,预期降低、持观望情绪的购房者增多后,“房价可能会有所回落”。
“最近我明显感觉,房价跌了。”某长期关注二手房市场的购房者说。
被误伤的在途交易
“三价就低”新政带来市场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在新政过渡期,仍然有一些在途交易者陷入了困局。
由于近期房租上涨、房东卖房等原因,在上海工作生活近5年的张澄(化名)夫妇二人决定置业。而由于到7月份,其社保缴纳时间才足够60个月,因此5月份时,二人在选定房源后,先下了15万定金,并约定9月15日网签,另有229万。
张澄筹措好余下的首付款后,8月5日通过中介与房东协商,将网签时间提前至8月14日,面签也定于同日进行。
一切准备就绪的张澄却在次日得知,因为最新的“三价就低”规定,不建议继续办理。
所谓“三价就低”,是8月6日起,上海各银行开始执行的二手房房贷新规,银行放贷额度将参考合同网签价、银行评估价、涉税评估价,择最低一项作为申请房价标准。而一般情况下,三个价格中涉税评估价最低。
有关部门称,涉税评估价是“房产交易计税最低控制价”。记者从某区房管部门处了解到,计税价格一直很低,由税务部门给出,而“房屋的市场价格本来就很高,高出(涉税价)一倍都是有可能的”。
这一评估价也成了购房的最大障碍。中介向张澄反馈的涉税评估价为180万,仅为合同价的50%。
“按评估价的65%,首付要增加112万元,实际首付比例也从35%提高至近67%。”这对张澄来说,已是个无法再拼凑的数字了。
与房东多次协商无果的张澄,将在9月中旬面临违约。尽管违约金不一定全额支付,但15万的定金大概很难拿回来了,“半年的工资平白没了”。如今,张澄在向房东发起解约后,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只支付了定金的张澄或许还是相对的。
在上海完成研究生学业的黎鹃(化名)和老公二人,毕业后通过积分落户,在今年上半年踏入了火热的楼市。选中一套总价410万的老房后,她在7月23日付了定金,8月8日交齐144万首付,进行网签。
彼时对三价就低尚不知情的黎鹃很快接到银行信贷人员的通知,其房屋的涉税评估价约为204万,额度也从此前的266万降至133万,中间逾百万差额需自行支付。
已被首付掏光的两个农民家庭,无法再补足这个缺口。而房东则希望通过卖房获得更高积分以便打新,因此并不愿轻易放弃此次交易,要求按合同走。协商无果的黎鹃尚不知该如何向父母开口。
买卖双方期待“变通”
二人的遭遇并非个例。“现在我们的群里还有365人。”有同样经历的购房者告诉记者。
面对被卡住进退两难的购房者,中介也给不出解决方案。
某中介仅向交了首付的购房者提供了几个中介,再无更多应对措施。“他们承认自己有责任,让我们投诉到总部”,购房者称,但总部亦无进一步反馈。
另一大型中介内部人士表示,除了友好协商,也没有更多办法,“还是要看买卖双方的意思”。
事实上,面对首付被动提高的情况,除凑出首付抑或能和平解约的人之外,有许多选择了弃购。“我从门店了解到,有的客户就直接放弃了,成交大幅下降。”某沪上中介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诸葛找房数据中心分析师陈晓也表示,作为中介,能做的就是正确解读政策,告诉在途购房者无需恐慌,并协助解决好客户的情况。
而作为发放方的银行,尽管在新规执行节点上有所不同,但对在途交易也未给出周全的应对。
某股份制银行支行负责人仅表示,网签时间在8月6日前,可按旧规则执行;而此前交了定金、6日后才进行网签的其他在途交易,目前尚无突破空间。
而农行则是以申请时间为准,要执行过去的政策须在8月6日前提交申请。另有中小银行也表示,网签在政策后的,按新规“现在没人会酌情的。”
“每家银行政策有所不一样,我们这边也是按照网签时间来算。”另有某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透露,但首套、小中介的交易就不会接了,其所在银行房贷额度已超标,“今年特别难做”。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三价就低”目前针对政策出台前已签约未放款或已交定金的情况,各银行的处理方式各异,而信息不对称已对部分刚需形成误伤。
在陈晓看来,这种政策一般都会有个缓冲期,出具政策执行的细节,对在途交易的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8月24日,安徽合肥发布了学区房限购新规的同时,亦规定了在途交易处理措施,即在新规发布节点前,已签订网签合同的、或签订认购协议并交付定金的等情况,则按原限购政策执行。
“希望有关部门也能补充在途交易的处理措施,”多位购房者抱着这样的期望。“如果能按照能原规定去的话,我们也很愿意继续执行合同,毕竟就是买个房子自己住。”张澄表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